真维斯楼引热议的背后 我们期待怎样的大学

发布时间:2011年06月02日 00:00 浏览:

  ●以前大多数人认为,国内大学落后于发达国家,主要是缺钱。现在我们都应该意识到,大学能否办好主要不是经费问题,关键在于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。

  ●不管怎么说,企业捐助教育总是好事。相关部门不妨进一步提供服务,告诉企业哪些地方的教育最需要捐助,学校的哪些人群是最困难的,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。

  ●主持人:本报记者 龚丹韵

  ●嘉宾:陈卫平 (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)

  解放观点:近日,清华大学明确表示, “真维斯楼”几个字不会摘掉。这是清华第四教学楼被更名为 “真维斯楼”,引起广泛争议后的最新动态。清华大学回应说, “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集资金的通行做法”。其实,国内很多大学以投资方冠名教学场地早已屡见不鲜,为什么偏偏 “真维斯楼”引起热议?

  陈卫平:舆论的不满,与其说是针对这栋楼,不如说是对它背后的一种现象。我们一直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学,以前教学场地被冠名,没有引起反对,是因为当时大多数人认为,大学不尽如人意,落后于发达国家,主要是缺钱。中国提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以来,国家投了很多钱,然而大众感到,虽然有所起色,但大学的行政化、商业化倾向没有明显改变,离真正的大学精神还有距离。“钱学森之问”之所以引起共鸣,是因为他非常尖锐地说出了这点。

  经过这么多年,我们都应该意识到,大学能否办好主要不是经费问题,关键在于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。这一点,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到。但是现在,人们从众多高校热衷于冠名权出让中看到,学校关注的依然还是钱。

  谁也不会否认,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,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大学制度的学校。但那个时候无论是经费总量,还是师生的人均经费,都要远少于今天的名校,甚至低于现在很多地方高校。然而它当时却能拥有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名师,培养出了众多的优秀人才。人们希望能够看到一张建设一流大学的满意答卷,但是他们有点失望。于是,“真维斯楼”成了情绪的触发点,但愿这能使教育部门和大学领导们有所觉醒。

  解放观点:其实企业对大学的赞助,在文体活动和奖学金冠名上司空见惯。教学楼冠名有本质区别吗?有网友甚至开玩笑说:如果这次冠名的是“苹果”公司,学生恐怕不会反感。为什么偏偏“真维斯”遭到如此对待?

  陈卫平:用“真维斯”命名教学大楼,并非不行。但是中国的这些知名高校,必须要考虑名称的人文内涵,能否彰显大学精神。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命名,也许可以借鉴。1901年,美国加州银行的创办者卡朋蒂埃写信给哥伦比亚大学,准备捐助10万美元,用以创建研究中国文学、宗教、法律的汉学系,设立“丁天龙汉学讲座教授”。丁天龙是这位美国大亨的中国仆人。这位大亨在敛财过程中,不择手段,性格粗暴。有一回他喝醉了酒,大发雷霆,把所有仆人都打跑了。第二天,他很后悔,这时丁天龙像往常一样给他端来了早餐。他问:“其他人都走了,你为什么不走?”丁天龙说:“孔子讲做人要诚信,因此我不能不辞而别。”大亨深受感动,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研究由此而起步,这样的冠名体现了大学的精神导向。假设有企业出钱,将清华某楼冠名为“梅贻琦楼”,让每一个经过这幢楼的人想起这位清华校长的名言:“所谓大学者,非谓有大楼之谓也,有大师之谓也”,我想清华的师生和社会舆论一定会赞同这样的冠名。

  而我们现在赋予冠名权,似乎只看钱,谁给钱多就冠谁的名。这和中国很多足球队冠名很相似,换一个赞助商就换一个队名。欧洲足球俱乐部不是这样,虽然球队也会更换赞助商,但其名称是固定的,因为队名凝结着一种激励队员的精神传统。

  不管怎么说,企业捐助教育总是好事,做了好事为什么引来众多议论呢?这缘于不少人认为,金钱不仅在经济领域霸气十足,而且开始在学术领域逞威。对“真维斯楼”的不满,很大程度上也缘于此。仿佛在说,只要有了钱,即使名校也得俯首称臣。也许企业捐助是真诚的,只是被无辜迁怒了。但是,这也提醒我们,不能事事让钱说话。

  解放观点:有报道介绍国外一些高校的冠名规则,至少符合两点:其一,资金来龙去脉透明,并事先经投票同意;其二,程序规范,态度谨慎,以防沦为笑柄。比如说,建筑物冠人名,一般都在此人去世或退休以后,一生功过可以盖棺定论了。企业冠名最容易惹争议,也就更为小心。公立大学一般只提供学术项目或体育比赛的冠名权,私立大学也尽量避免企业永久性的冠名权,学校广场、街道、课室、会议室的命名要求比教学楼宽松。 2005年,美国一所大学的师生发起抗议,反对学校以400万美元把体育馆冠名权卖给塔可钟快餐连锁店,原因是此前传闻该公司剥削农场工人。此后,一些学校校董会决定,不再出让学院或者教学楼的冠名权,以防过分商业化。哈佛大学就曾拒绝过烟草公司的赞助,理由是这些钱肮脏。

  陈卫平:发达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。在“真维斯楼”事件中,人们的不满还在于冠名操作的不透明。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回应说,希望清华大学对类似事情多听取师生的意见,这应该看作是对高校的善意提醒。从2010年9月开始,教育部颁布的《高校信息公开办法》正式实行,然而很多大学在执行上做得不够好,以至于前一段时间复旦大学(微博)图书馆依法公开经费用途,反倒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。

  当然,从“真维斯楼”事件中,也可以看到不少企业对教育的捐助意向。相关部门不妨进一步提供服务,比如编制捐助指南,告诉企业哪些地方的教育最需要捐助,学校的哪些人群才是最困难的。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,企业就应该不会捐了钱还挨骂了吧。


上一条:校党委开展“学党史 强党性 树信念”教育活动
下一条:校党委开展“学党史 强党性 树信念”教育活动

关闭

Baidu
sogou